top of page

IBO、OMO、沉浸式體驗:2021 行銷人必知 5 大新趨勢

不要沉迷在眼前的成功之中,行銷人必須提前布局新商機!


2020 年,受到疫情影響,全球商業模式與行銷都面臨了巨大挑戰,台灣雖然疫情控制相對得宜,但行銷工作者仍需緊貼世界脈動,提前學習、規劃未來的行銷新做法,才能跟上未來的新世界!


我們為你精選出 5 個行銷人 2021 年必知的新趨勢:


趨勢一:IOT 過時了!用 IOB 精準預測消費者需求


IoT(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已從新興科技轉變成日常生活應用,智慧家居、家電、裝置互相連結,為人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但是你知道嗎?最新的趨勢已經變成「IoB」了!


根據知名顧問機構 Gartner 發布的《2021 年關鍵科技趨勢戰略報告》(Top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21),其中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行為互聯網」(Internet of Behaviors, IoB)。


什麼是 IoB?這是從物聯網延伸出來的概念,它是以「行為心理學」為基礎,去蒐集與分析使用者的數位行為與足跡,希望能從人類心理的角度,剖析線上蒐集而來的數據,進而用來發展新的產品與規劃合適的銷售模式。


例如,用戶在網路上留下的資訊,可能包含他們透過不同載具瀏覽商品時,首先點擊的位置、在每個階段操作頁面上停留的時間,以及最終成功下單的途徑與契機,透過 IOB 行為互聯網來分析這些數據,帶入心理學的觀點,就能設計更好的用戶體驗(UX)並優化搜尋體驗(SXO)。


例如,從系統資料可以發現單身者、年長者的需求與進店時間或頻率各不同,行銷或促銷的資訊就可以做到因時、因人調整。透過這些行為數據,結合「科技」、「資料分析」與「行為科學」,企業更可以掌握影響消費者或用戶。



趨勢二:4 大誘因 5 大應用,提早布局沉浸式體驗


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沈浸式體驗」將會改變消費者不同面向的行為。沈浸式體驗包含:

  • 擴增實境(AR):在真實環境中覆蓋數位內容,例如在真實世界中增添虛擬物件。

  • 虛擬實境(VR):能取代真實世界的人造數位環境。

  • 混合實境(MR):更具沈浸和互動體驗的 AR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資料,60% 的企業可能會在 2025 年採用沈浸式技術,更重要的是,根據 Accenture 的調查,目前已經有超過 60% 的品牌開始投資沈浸式體驗,希望可以進行商務應用。


Verizon Media 在 2021 年初,針對台灣、香港、英國、澳洲四地,共四千名線上消費者進行調查,了解線上消費者對沈浸式體驗的態度與期望。Verizon Media 國際市場數據暨會員經營部副總經理季妙發指出,未來沈浸式體驗將改變全球企業的遊戲規則,電子商務等產業將率先應運用沈浸式體驗,讓消費者與線上商品互動時,可以根據不同喜好,在虛擬世界試用或試穿他們打造的商品,而且不必出門。


根據這份報告,在曾經嘗試過沈浸式體驗的使用者中,年齡稍微偏向 13-24 歲的男性,但事實上每個年齡層的使用情況都相當高,45 歲以上的年齡層也有近 1/4 嘗試過沈浸式體驗。


整體來說,消費者願意選擇沈浸式體驗主要有 4 個主因:

  • 體驗新科技的樂趣

  • 超越時空地點的新啟發

  • 協助消費者認知新事物的學習體驗

  • 促進溝通品質的互動性


對應到使用情境,沉浸式體驗目前在以下這 5 個場景最為受到消費者青睬:

  • 遊戲

  • 展覽

  • 參觀景點(動物園、水族館或遊樂園)

  • 學習或訓練

  • 視訊聊天或會議



趨勢三:單一線上、線下銷售模式不再,OMO 占比可能高達 80%


O2O 全聯副董事長謝健南東方線上舉辦的「2021消費者生活型態趨勢研討會」時指出,疫情加速企業數位化發展,實體通路跟電商平台的融合將是未來重要發展趨勢,他並大膽預測,2030 年 OMO(Online-Merge-Offline,線上線下共融)的占比將高達 80%,單純線下(off-line only)或是單純線上(on-line only)的比重將分別只占 10%,大幅改變未來的零售服務業樣貌!


謝健南觀察指出,今年在疫情跟外送平台推波助瀾下,使得更多實體通路愈發往線上靠攏,但他強調,重點是如何利用數位科技來協助企業轉型,「擁有科技不是目的,利用科技才是我們的目的」。他也認為,在疫情推升之下,「支付」、「網購」、「外送」三大塊的成長,象徵整個生活型態的改變。



趨勢四:網購習慣、家居消費及健康保健持續抬頭


根據東方線上最新《後疫消費趨勢》報告指出,2020 年曾網購的人數比例高達 59%,來到2008 年以來新高,一年網購超過 6 次以上的比重也從去年 39.4% 上升到今年 54.7%,顯示疫情加速並深化網購趨勢。


其中,更值得關注的是「家居消費」強勢崛起。舉例來說,疫情不僅驅動民眾在家開伙比例大幅上升,連帶生鮮食材、微波及冷凍食品、包裝食品的消費都有增長,且透過網路購買食品的比例也突破 3 成,顛覆了以往食品販售通路的侷限性;同時,家飾生活用品及家電產品的銷售也有上升趨勢,東方線上估計,家戶相關的升級消費將在 2021 年持續延燒。


另一個消費新亮點在於健康保健食品,因為疫情影響,消費者對於追求健康更為迫切,其中,認可透過吃維他命或保健食品,以達到健康目的的比例首次突破 3 成,過去一年實際有購買保健產品的比例更突破 6 成!


知名網紅理科太太便看準健康保健市場商機,在募資平台推出維他命產品的募資,短時間內募資金額就超過 3 千萬,而許多營養師也紛紛推出相關產品,可見這個新市場仍有巨大潛力。



趨勢五:後外送時代?社群 × 獲客 × 銷售才是王道


iCHEF 《2020 年台灣餐飲景氣白皮書》指出,外帶和外送服務成為疫情嚴峻時餐飲業重要的營運方式,2020 年餐廳每月外帶外送比例皆在 45% 上。


然而,除了受疫情影響的月份(1 月到 4 月)外,其他月份相較 2019 年同期變化不大,全年累積平均單店外帶和外送訂單增長率僅有 0.2%,顯見在疫情之後,加入外送平台享有被動訂單成長的紅利期已進入下一階段,餐廳需要主動投資,才有更多訂單成長來源,在「後外送時代」順利突圍。


餐飲業者該如何把握外送趨勢?大店長讀書會創辦人尤子彥尤子彥表示,過去餐飲業只將線上外送平台當作「通路」,但現在是線上線下全通路串連的狀態,因此餐飲業者必須有「社群」思維,考量會員、時段、節慶等各項要素


iCHEF 共同創辦人程開佑也指出,目前外送平台有「電商化」的趨勢,餐廳在平台上架不保證有訂單。在「後外送」時代,餐飲業者必須透過廣告版位的應用、價格調整與菜單調整的方式,提升在外送平台的曝光與銷售。


除了餐廳之外,超市也搶入生鮮食品的外送市場。家樂福從去年開始和 foodpanda、Uber Eats 合作,今年 3 月已有近億元的業績來自外送平台,看好外送的趨勢不可擋,家樂福也在 3 月底、4 月初啟動自家的配送服務,目前全台家樂福量販都已有 1 小時內到貨的外送服務,超市部分則預計在今年第 4 季加入。


目前外送市場已成許多品牌積極搶入的新領域,除了 foodpanda、Uber Eats 之外,也有全球快遞、lalamove 等以支援服務角色切入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此外,統一超商也宣布將收購台灣本土外送平台 foodomo(專聯科技),加入這個外送紅海。


 

◆ 資料來源:

 

💡#WBSA商務行銷企劃師認證班 2021/05/30 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