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工生也能加入 AI 浪潮?洞察 AI 轉職 5 大關鍵趨勢
- 創新未來學校
- 6月10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2025 年 COMPUTEX 剛落幕,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充滿信心地表示,AI 將如同電力與網際網路,成為新一代智慧基礎設施。如今,AI 不再只是科技業的話題,而是席捲全球職場的轉型浪潮,無論你是新鮮人,或是想要追求職涯轉型的資深工作者,都要把握最新的 AI 就業趨勢!

AI 就業趨勢 1:AI 職缺成長猛烈!跨產業全面開花
AI 不再是科技業的專利。根據世界經濟論壇預估,到 2025 年 AI 將創造 9700 萬個新職位、 2030 年淨增 7800 萬個。2024 年底,全球每月新增 AI 職缺達 16,000 個,遍佈醫療、金融、製造、零售、顧問等各大產業。
台灣方面,104 人力銀行指出,2025 年第一季 AI 職缺已達每月 3.2 萬個,比 2021 年成長 34%。電子資訊與半導體業仍為主力(佔 57%),每月平均工作機會達 1.8 萬,但一般製造業也因自動化需求緊追其後(佔 19%),月均工作機會 6000 個,零售、顧問、金融等產業均延伸對 AI 的應用需求。
面對這樣的趨勢,不論你在哪個產業,現在都該思考如何讓自己與 AI 接軌。你可以從了解產業內的 AI 應用案例開始,思考有哪些工作流程可以透過 AI 優化,或探索是否有機會參與 AI 導入的專案。跨產業的需求成長意味著,每個人都有機會從自己的專業出發,找到與 AI 結合的落點。
AI 就業趨勢 2:非理工背景也有機會!AI 應用型人才需求激增
微軟《2025工作趨勢指數》指出,AI 產品經理、AI 內容策略師、AI 行銷專家、AI 倫理顧問等新興角色不需寫程式,卻是企業落地 AI 關鍵人才。這類角色強調跨領域理解、溝通力、專案整合與倫理思維。
台灣 104 職缺資料也顯示,隨著 AI 的發展普及,各職類人才的工作機會也出現結構轉變。
AI 的研究與開發人才需求仍為最多,2025 年第一季度軟體/工程類人員平均月工作數 9000個,參與 29%、比 2021 年下降 6 個百分點,主要受到應用端人才需求明顯增強的影響;工程研發類人員平均月工作數 4000 個,較 2021 年下降 2 個。
同期,跨域應用能力的非研究開發人員逐漸上升,例如銷售業務類人員工作數佔 7%、上升 1 個百分比,維修/技術類人員佔 4%、上升 1 個百分比,專案/產品管理類人員佔 3% 、上升 1 個百分點、採購/資材/倉管類人員佔比 2%、上升 1 個百分點,若能掌握應用能力,將有更多職涯機會。
適逢畢業季即將來臨,新鮮人可望搭上 AI 題材!104 人力銀行分析,AI 相關工作對科系的要求,23% 指定電機電子工程相關科系、21% 指定資訊工程相關科系、11% 指定機械工程相關科系,不過,也有 53% 不限科系!
換句話說,你不需要具備資工背景才能進入 AI 領域。建議從自己的專業出發,學習基本的 AI 知識和常見工具,再將這些工具應用於自己的日常工作中,逐步建立「應用型 AI 能力」。對非理工背景者而言,「能把 AI 講給人聽懂」將是極具價值的職場競爭力。

AI 就業趨勢 3:AI 職位角色轉變!從開發導向走向應用協作
根據 104 觀察,2025 年台灣軟體/工程研發類職缺雖仍居多,但占比下降;相對地,業務、產品經理、維修支援、採購管理等角色呈現明顯成長。而微軟報告更指出,企業正走向「人類主導、Agent 執行」的三階段轉型歷程:從 AI 助手到人-AI 協作,再到 AI 流程自動化。
無論你的角色是技術人員還是非技術職,現在都應該開始熟悉 AI 如何協助日常任務,例如透過AI進行資料分析、流程簡化、內容生成或用戶回饋整理等。企業已不再只需要開發 AI 的人,更需要「會用 AI 的人」。你可以思考如何成為 AI 應用的內部倡議者,從部門中推動小規模試點專案開始。
AI 就業趨勢 4:Agent 成數位同事?企業進入「AI 前瞻型」轉型期
微軟調查顯示,有 71% 的 AI 前瞻型企業員工認為公司正在蓬勃發展,而一般企業僅有 37%;台灣企業中,有 82% 預計導入 AI Agent,並進一步計畫由 Agent 支援完整流程自動化、專案執行與分析任務。
企業正在改寫「團隊」的定義,AI Agent 已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數位同事的一部分。建議個人開始了解如何與 AI 協作,例如學習如何與 Copilot、ChatGPT 等 AI 助手配合完成工作任務,或透過 Prompt 設計、任務規劃等方式強化自己的 AI 協作力,為未來成為「AI 管理者」打下基礎。
AI 就業趨勢 5:人人都可轉型!AI 認證與學習門檻降低
Coursera、Google、Amazon 等平台的 AI 基礎課程,已讓非技術背景者有機會在短時間內掌握實用知識。熱門職缺如 AI 產品經理、行銷專家、內容策略師,普遍只需學士學位與 3–6 個月訓練即可進入門檻。
與其追求艱深的程式語言,不如先完成一門實用導向的 AI 認證課程,例如 AI for Everyone 或 Prompt Engineering 基礎。或是建立作品集、分享學習歷程、參與 AI 專案,都比單純刷新學歷更能讓自己被看見。請記得,關鍵不在於學會所有 AI 技術,而在於是否能用 AI 創造實際工作價值。
資料來源:
創新未來學校 推薦課程:

6/29開始,每周六開課!
職稱同為PM,產品經理 年薪上看 180 萬!
建構一套創新產品的開發流程
個案解析教學+課堂試題演練+提供模擬題庫
產品經理專業養成,搶佔下一個熱門職缺!
🔎 更多業界優質課程,歡迎洽詢:
創新未來學校|線上學習顧問LINE@
創新未來學校|FB粉絲專頁
創新未來學校|Instagra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