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話術、不用強推?7步驟打造高勝率銷售對話腳本!
- 創新未來學校
- 6月23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在這個人人都渴望被看見的時代,如何建立個人魅力與能見度,成了脫穎而出的關鍵。但如果你是個內向者(I人)呢?如果光是和陌生人建立關係、維繫互動、推動銷售,就已經是壓力山大,該如何面對客戶拿下訂單呢?
國際頂尖銷售顧問馬修・波勒(Matthew Pollard)天生極度內向,甚至一開口就會結巴,剛進公司時還被視為怪咖。偏偏他的第一份工作,正是必須能言善道、具備「個人魅力」的業務。
他在第一天上門推銷時,被拒絕了 92 次。然而幾週後,他的成交率提升了近 20 倍;再過幾個月,他擊敗全公司所有業務,成為業績冠軍,靠的就是一套按部就班、可反覆操作的「銷售腳本」!

4 個優勢,讓內向者也能成為頂尖業務
波勒認為,內向者其實非常適合銷售這個職業,因為他們具備幾個優勢。
首先是卓越的傾聽技巧。因為他們習慣多聽少說,所以更容易察覺潛在客戶真正的問題與需求,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與理解。
第二個優勢是同理心與真誠。內向者通常更擅長建立深層連結,也因此更能換位思考、理解客戶的顧慮;而客戶喜歡的是值得信賴的顧問,而非話術百出的業務員。
第三,他們往往準備周全、重視細節。雖然不擅長即興發揮,卻因此會準備得更周全、規劃對話節奏、熟記產品細節。
最後是冷靜堅持、善於建立長期關係。I 人更擅長穩扎穩打、一步步建立關係,並穩定地持續跟進,而這樣的冷靜與耐心,正是將潛在客戶轉化為實際業績的關鍵。

7 步驟打造銷售對話腳本
波勒指出,對於內向型銷售人員來說,採用「系統化的銷售腳本」,可以降低面對未知時的焦慮,提供一套清晰可循的流程。
所謂的「銷售腳本」,並不是死板地背誦,而是如同演員背腳本一般,一旦熟悉後,就能自然流暢地表達,這不僅可以減輕壓力,也讓人更能專注在與客戶的互動當下。
Step 1:建立融洽關係,並設定對話議程
你可以先從事先準備好的閒聊開始,然後設定清晰的對話路線圖,讓潛在客戶了解接下來預計開展的內容。這樣能立即降低雙方的焦慮感,讓你掌控對話。
Step 2:提出探索性問題,挖掘真實需求
藉由深思熟慮的開放式問題,發掘潛在客戶的痛點和真正需求。仔細聆聽,深入挖掘,這正是你內向專注和溝通能力的亮點。當然,對方可能不願意向陌生人敞開心扉,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不妨分享一些遇到類似問題的客戶的故事,自然引導對方回應並訴說自己的問題。
Step 3:確保你正在與決策者對話
不要浪費時間向一個無法決策的人推銷,請提前確認你正在與有決策權的人溝通。若對方不是負責人,可以禮貌地要求轉介合適對象。
Step 4:講一個能引起共鳴的故事
史丹佛大學發現,人們記住故事中資訊的機率,是單純記住事實的 22 倍。也就是說,與其滔滔不絕地推銷,不如用一個「幫過別人的真實故事」,讓他們自然地相信,你也能幫得了他們。
根據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當一個人在講故事,而另一個人在聽時,雙方的大腦會出現「神經耦合」現象,也就是彼此的大腦活動會進入同一個頻率,激發共鳴。
Step 5:用故事化解異議
當客戶提出不同的意見,或語帶保留時,不要爭論或反駁,請再次善用故事的力量,說一個「有同樣顧慮但最後成功」的真實案例,以此化解對方疑慮。
Step 6:了解對方的情緒與意向
傳統的銷售技巧是「主動要求成交」,但與其直接問對方想不想買,不如試著問一些較無壓力的問題,例如:你覺得方案 A 和方案 B,哪個更適合你?如果對方猶豫,代表你可能還需要再進一步說明;但如果他們主動參與討論,就表示你已經離成交不遠了。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種方式更自在,也能減少對方的防備心理。若對方還沒決定,你可以順勢再分享更多相關的故事,讓他們進一步了解你能帶來的價值。
Step 7:假設成交並順勢推進
當對方展現興趣時,就可以假設交易已成立,例如:「太好了!我們只需要再確認幾個細節就可以啟動囉。」
這套腳本具備系統性、可重複執行,大幅減少臨場壓力,把重心放在傳遞價值,而不是自我推銷。
實戰演練:4 個關鍵建構故事框架
波勒非常重視「故事」在銷售中的力量,那該如何設計出一個具備說服力、情感連結與行動導向的故事?你可以從 4 個結構開始設計:
問題與渴望(約 35%):描述客戶「之前」的狀態,包括他們的角色、所面對的挑戰,以及這些挑戰所帶來的財務損失、機會流失與情感壓力。
分析與執行(約 20%):說明你如何介入,並與客戶一起執行了解決方案,過程中保持協作語氣,避免過度技術化。
結果(約 35%):具體描繪轉變後的成果與情緒改變。讓聽眾清楚看到「之後」的狀態有多不一樣。
寓意(約 10%):傳遞核心訊息,幫助聽眾明確知道下一步行動的必要性,並讓你自然地成為他們的首選合作對象。
波勒透過一則真實案例來說明這個框架的實際運用:
幾年前,波勒正在推廣一門客戶服務訓練課程,認識了一位電工老闆喬,他經營一家五人小公司,自認沒有什麼經營上的問題。波勒起初也無從切入,直到他們聊到「完工後清理」這件小事。喬說,有些員工經常忘了清理現場,他偶爾得親自收尾,雖然花不了太多時間,但波勒直覺這背後可能有更多的成本和損失。
接著,波勒問他有沒有注意過「推薦數」的差異。他自己每拜訪十位客戶,能拿到三位推薦,而員工人數雖多、工作量也大,卻只帶來一兩個推薦。這意味著他每月流失多達50位潛在客戶,換算下來,機會成本超過五萬美元!
當然,這還不包括他在情感上的損失。某次,他錯過了女兒的學校表演,只因為半夜還要處理客訴電話。他感到愧疚,但也無能為力。
當這些隱性成本被點破後,喬立刻決定讓整個團隊接受訓練。他們一起設計了適合喬產業節奏的課程,實施之後,他的推薦數迅速上升,廣告支出下降,每月營收成長顯著。更重要的是,他開始有時間陪伴家人,重拾親子關係,內心壓力也少了很多。
最後,波勒總結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我們最無法察覺的問題,往往造成最大的損失,不只是錢,更是生活的品質。」
當你在社交場合或業務拜訪時,與其強調產品規格,不如說一個這樣的故事。它不但讓人印象深刻,也建立真實的信任感,更重要的是,讓對方自然產生「你可能幫得上忙」的念頭。這就是四步驟故事的力量。
資料來源:
創新未來學校 推薦課程:

6/29 開始,每周六開課!
職稱同為PM,產品經理 年薪上看 180 萬!
建構一套創新產品的開發流程
個案解析教學+課堂試題演練+提供模擬題庫
產品經理專業養成,搶佔下一個熱門職缺!
🔎 更多業界優質課程,歡迎洽詢:
創新未來學校|線上學習顧問LINE@
創新未來學校|FB粉絲專頁
創新未來學校|Instagram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