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爆紅矽谷筆記軟體 Notion 給創業者的 3 個啟發



過去幾年間,隨著遠距工作、斜槓、個人品牌創業等新型態工作愈來愈普及,數位生產力工具也迎來百花齊放的大好時機。


在眾多生產力工具新創之中,由 Ivan Zhao 與 Simon Last 在 2013 年創辦的數位筆記 Notion,集結筆記、知識庫、看板、日曆等功能於一身,且還可與其他數位工具整合, 易於團隊協作,目前在全球已擁有超過 2,000 萬用戶,估值超過百億美元。



Notion 受歡迎的程度,只要打開 YouTube 就可略知一二,許多年輕工作者分享他們如何用 Notion 管理人生與工作,不論是跨部門的專案協作、寫讀書筆記、時間管理,甚至還可以拿來學習語言、做單字筆記等。


你可能會想,筆記軟體那麼多,為什麼 Notion 會如此大受歡迎?當市場已擁有眾多優秀的生產力工具,Notion 如何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轉動正向成長的飛輪?


我們從 Notion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Ivan Zhao 的專訪之中,整理出 3 個常見的創業迷思,以及該如何打破框架,重新思考自己的創業策略!



迷思1:所有好想法都已經被捷足先登了?

創業家思維: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做出更好的產品

Ivan Zhao 的專業是電腦程式語言及輔修藝術與哲學,他在研究 1960~1970 年代的電腦科學先驅的歷史時,當時他們面對的是一片空白卻充滿想像的新世界,很少人知道這些科技該如何商業化,但是他們從一種更純粹的眼光來思考科技可以如何鑲入人們的生活,產生更好的影響。


因此,Ivan Zhao 認為,產品設計師應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思考,從中找到自己的切入點。在 Notion 的頁面上,提到了 3 位科技先驅,以他們為 Notion 帶來的啟分:

— 擴大想像力(美國電腦科學家 Alan Kay)

— 強化智力(人機互動先驅 Doug Engelbart)

— 讓思考從紙上的文字擴展出來(美國訊息技術先驅 Ted Nelson)


從這些前輩們手上的前瞻研究,到賈伯斯、比爾蓋茲接棒,讓即使不懂科技原理的人也能很直覺地使用電腦,甚至改變了人們生活與工作的方式。Ivan Zhao 思考的是,在如今網絡與 SaaS 軟體極為盛行的世代,他們是否能夠創造出能夠讓人們像第一次使用電腦時那種興奮而直覺的數位工具?


Ivan Zhao 認為,創業家必須理解過往的科技與商業脈絡,才能知道每一個成功產品背後的原因,並從中找到 Notion 的定位。



迷思2:要將用戶圈在自己的產品中不離開

創業家思維:給予用戶解決問題的工具,但允許他們自由探索

過往電腦世界分成微軟與蘋果兩大生態系,每個生態系背後都是不可跨越的工具系統,但是在過去 10 年,各種第三方網路工具的興起,打破了這種壟斷局面——只要你願意,就可以針對每一種需求各自找到自己喜歡的軟體。


但這也導致了另一個問題,一位工作者每天可能必須打開數 10 種軟體,才能辦法順利工作;因此,Ivan Zhao 認為,Notion 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自由度與靈活性——你可以把 Notion 想像成樂高積木,Notion 支援文字、圖片、多媒體、各種數據表格,甚至支持 YouTube、Google、Github、Figma 等各式各樣軟體的嵌入。換句話說,人們只要打開 Notion,就可以在上面無縫接入整合自己熟悉且喜愛的工具。


這種靈活性與自由度,可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例如對於一般用戶而言,或許只需要使用筆記與表格功能即可;但是對進階的使用者而言,他們可以在上面建立屬於自己的資料庫,整合人生管理的工具。


Notion 就像是提供了一組好用又直覺的工具箱,但沒有限制人們如何使用。因此,從中衍生出許多自發性愛好者的社群,還有許多人設計了各種模板並販售,成為小小的創業家,這些都是創辦團隊一開始沒有想像到的發展。



迷思3:沒有富爸爸,不可能跟商業巨頭競爭

創業家思維:鎖定精準利基市場,大公司也會成為你的客戶

Notion 的用戶包含個人工作者、小型創業公司,甚至還有像麥當勞、皮克斯、Nike 等大型企業的客戶,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一開始,Notion 並沒有刻意針對企業宣傳,但是隨著愈來愈多工作者愛上 Notion,甚至將這個工具帶回企業部門內推廣,許多企業決策層也開始聽過 Notion;同時間,Notion 也不斷針對企業的需求持續迭代優化,包含資安措施、重新設計共享機制等,足夠承載千名,甚至萬名使用者同時在 Notion 上進行工作與專案協作。


迷思 4:必須快速擴張團隊,才能讓公司成長更快

創業家思維:小是我們故意的,團隊規模與你的理念有關

2919 年,Notion 只有不到 30 名員工,但當時他們服務的用戶規模已達到 100 萬。許多投資人想要投資他們,卻不得其門而入;2020 年,Notion 的估值已達到 400 萬用戶規模, 獲得 Spotify、皮克斯等企業的信任,但當時員工規模數卻仍只有 60~70 人。


因為團隊規模太小,一開始他們甚至在 LinkedIn 上隱藏公司的資訊,以免企業客戶會因為他們的規模過小,而不敢與他們合作。


相對於一般新創都酋希望快速擴展團隊規模,以服務更多的用戶,Notion 這種相對小巧精簡的團隊規便顯得有些特別。


Ivan Zhao 表示,因為 Notion 認為員工的品質比人數更為重要,他們刻意設置了非常高的招聘門檻,讓團隊維持在這種小規模,但是每個人都是可以肩負多種角色與任務的精兵,而且可以敏捷調整。


因為 Notion 受到日本職人文化影響,有一種慢工出細活、對細節極為要求的氛圍,所以與其快速擴張團隊,他們更傾向找到適合的人選,專心打磨產品,為客戶帶來更好的體驗。這為創業家帶來啟發,在思考團隊的規模與組成時,會有很多考量,但最重要的符合自己的產品與市場定位。


 

資料來源:

 

創新未來學校 推薦課程:


WBSA品牌行銷策略師 國際認證班 3/4(六) 線上開班 熱烈招生中!

基礎商務企劃理論、進階品牌策略定位 溝通戰術實務演練,品牌生命週期控管 最周全又能立即派上用場的品牌策略培訓! 以上課程均視疫情調整,歡迎私訊 LINE@、來電 (02)6617-1766,或關注粉絲團最新資訊!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