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家帶路!一次看懂2021國際淨零政策與看點

已更新:2022年6月22日


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
分成間接或直接的方式,將國家或地區的溫室氣體在「排放」與「吸收」中和後降為零。世界各國紛紛將淨零排放當作最新的環境政策目標,包括之前專欄中多次的電動車產業,都只是零排放的過渡或一環。(延伸閱讀:全球電動車產業分析與觀察)
為使讀者快速了解各國的淨零政策,以及其可能將對我國造成之影響,以圖解方式進行各國淨零政策的選讀與解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淨零排放已成趨勢,六大策略將為顯學

為達成上述溫室氣體減量要求,已超過130個國家已立法或宣布淨零排放目標,宣示國家涵蓋全球90%GDP與88%碳排放量。其中主要採取六大策略, 包括財政政策(如:租稅抵減、優惠貸款及補貼)、許可權交易制度(排放交易、綠色權證交易及 CDM)、管制工具(制定耗能或溫室氣體排放標準改革制度)、自願性協定、研究發展,以及政策程序(諮詢、資訊擴散及策略規劃)等六大主軸。


上述政策的施行,將會影響我國製造產業出口,我業者不可不慎,本文透過知名網站 Investopia的 2021 的 GDP 排序,依序為讀者簡介前五大國家的淨零政策。

 

一、美國:淨零排放目標 2050 年

美國於 2021 年 11 月 1 日公布「2050 淨零排放之路:美國長期策略」(The Long-Term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Pathways to Net-Zer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2050),確立了美國未來十年溫室氣體減量方向,使美國可以在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同時支持永續、具彈性且平等的經濟發展,實現完全的零碳污染、強化經濟及提升大眾健康。

其中重要政策包括:

  1. 2035 前實現發電淨零碳排

  2. 2030 美國所有新車中一半為電動車

  3. 2030 部署 30 GW的海上風電

  4. 2030 前較 2005 減少 50-52% 溫室氣體

  5. 2030 將當前的太陽能成本降低 60%

圖片素材來源:shutterstock

另外一個重要的溫室氣體議題:甲烷,則是在 COP26 會議啟動《全球甲烷承諾》,有 100 多個國家響應,美國承諾 2030 年甲烷減排 30%,雖然這個倡議對台灣的影響不大,不過對國際天然氣的供需有影響,則需值得讀者關注。

二、中國:淨零排放目標 2060 年

2005 年中國碳排放首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至 2020 年中國的年碳排放量已增加近一倍,因此中國減碳成效將是影響全球氣候暖化的關鍵。其中較重要政策的包括:

1. 2030 年較 2005 年降低 65% 的溫室氣體排放

2. 2030 年之前達到排放峰值

3. 2030 年森林蓄積量,增加約 60 億立方米(原為 45 億立方米)。

4. 2030 年風能和太陽能裝機容量,提高到 1200 GW。

圖片素材來源:shutterstock

2020 年中國碳排放強度較 2005 年下降 48.4%,已超額完成向國際社會承諾的目標,但需要注意的是,依照綠色和平組織(Green Peace)的估算,光中國的汽車產業,其巨大的碳排就能讓其他的努力功虧一簣,再加上中國內部仍存在著許多誘因,例如能源對外依存度高、地方盲目擴張衝動等,都是添增政策不確定性的變因之一。

三、日本:淨零排放目標 2050 年

日本在 2021 年 5 月通過《促進全球變暖對策法》,將 2050 年淨零排放明確入法,並與 G7 成員國共同承諾,十年內停止向煤炭行業提供公共資金, 2030 年之前結束煤炭發電,設立電價差額補貼(Feed-in Premium)制度,擴大發行綠色能源憑證,完成淨零電力為目標,以及排放量從 2013 年的水平減少 46%。

為達成 2050 年碳中和目標,日本在 2021 年 12 月公布 14 個「綠色成長戰略」,重點節錄如下:

  1. 離岸風電:目標 2030 年 10GW、2040 年 30-45GW

  2. 氫能:引進量 2030 年 300 萬噸、2050 年 2,000 萬噸,將用於發電、鋼鐵製造、貨車、船運。

  3. 汽車:2030 年代中期禁售燃油車。

  4. 半導體資通訊:立法限制資料處理中心使用的電力必須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2040 年實現資通訊產業之零碳排。

  5. 船舶:透過提升液化天然氣(LNG)燃料船之效率,結合低速航行及風力推進系統,減少 86% 之溫室氣體排放;透過活用再生甲烷,達成淨零碳排。

  6. 碳回收:搶佔 2050 年的全球二氧化碳分離回收市場(規模估計約為10兆日圓) 3 成之市佔率,換算約為 25 億噸之二氧化碳。

圖片素材來源:shutterstock

日本確實有越來越多邁向淨零社會的行動,但仍有許多議題需要解決,例如,日本政府和企業應該如何進一步擴大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源效率?畢竟如果日本一直落後的話,將致國際地位下降,終將失去市場競爭力。

四、德國:淨零排放目標 2045 年

德國達成碳中和目標的 3 大支柱,分別為節能、綠能與氫能,並明確定於《再生能源法》中,且修訂中的《氣候行動法》更將達成期限從 2050 年,提前至 2045 年。相關重點如下:

  1. 2030 年較 1990 年溫室氣體排放從原本的減排 55%,提高至 65%,2040 年則需減排 到88%,來達成 2045 年淨零排放目標。

  2. 2045 年實現淨溫室氣體中和。

  3. 2050 年後溫室氣體負排放。

圖片素材來源:shutterstock

德國已經成為能源轉型的領軍者,這不僅是為了國際上的地位,也提高了德國在全球碳中和角逐中的經濟競爭力,但同樣也需要注意的是,德國將碳中和目標提前,將對能源轉型付出巨大的經濟成本,德國要想辦法補足這個缺口。

五、英國:淨零排放目標 2050 年

英國是全球第一個為長期淨零排放目標立法的主要經濟體,並要在 2050 年實踐碳中和,包括在 2030 年禁止銷售新的燃油車,2035年英國將完全擺脫化石燃料發電。以下就英國的政策重點說明:

  1. 2035 年排放量將比 1990 年減少 78%,2030 年產生 5GW 的氫能燃料。

  2. 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量減少 37%,其中甲烷排放量減少 30%。

  3. 限制了 2033 年至 2037 年 5 年期間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使英國四分之三以上的道路到 2050 年達到淨零碳排,利用以下四大步驟實踐:

◆採取低碳解決方案

到 2030 年初,所有新車和貨車以及家庭和其他建築物中的鍋爐以低碳電動為主。到 2040 年,所有新卡車都是低碳,增加碳捕捉量將其存放於海底。


◆擴大再生能源供應:

離岸風電成為整個英國能源最重要來源,2030 年的 40GW 增長到 2050 年的 100GW, 2035 年電力將全面實現淨零排放。 氫能則被運用在航運和運輸燃料,在工業、建築物中被用作取暖天然氣的替代品。

◆減少碳密集型活動的需求:

到 2030 年,高碳肉類和乳製品的消費量將減少 20%,並鼓勵減少汽車行駛里程,降低航班需求。


◆土壤和溫室氣體減量:

2035 年,將26萬公頃農地轉向生產能源作物,並種植 46萬公頃的新混合林地。林地將從目前佔英國土地的 13% 上升到 2035 年的 15% 和 2050 年的 18%。

圖片素材來源:shutterstock

不過,邁向綠色生活代價不菲,上述英國轉型的成本可能佔 GDP 的 1-2%,英國脫歐、疫情影響已影響到政府收入,再加上未來部分稅收減少(例如燃料稅、汽車消費稅、垃圾掩埋稅),需要找到新的收入來源,以彌補財政黑洞。

本文僅占列舉上述國家政策,其他國家未竟之處,可以參考本網站:Net Zero Tracker: https://eciu.net/netzerotracker


國際他山之石 可讓我攻錯

綜觀自 2015 巴黎協定後的發展,先進國家都有再朝向淨零加速的趨勢。台灣在此節也是不遑多讓,目前是透過達到每年提高能源效率 2% 以上,使能源密集度於 2015 年較 2005 年下降 20% 以上的節能目標;以及全國二氧化碳排放減量,於 2025 年回到 2000 年排放量的減碳目標。


我們仍在等待,政府更多的具體配套政策(例如碳權憑證、貸款優惠等),將持續關注對各個的產業,帶來的衝擊與影響。至於如何透過政府的搭橋與協助,既符合國際與我國的目標與限制,成為綠色管理供應鏈的一環,還留待下一篇中說明了。


*本文由俞棠曦與詹大安兩位共同撰寫,特別感謝廖芝槿製圖

 

作者簡介|詹大安


曾居住於台北、紐約。從城市文化風貌到跨國產業研究,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嘗試以更宏觀的視角察覺變化中的趨勢。以口舌品味美食、以足跡行遍世界、以文字記錄當下,同時致力於行銷台灣形象的國際經貿工作者。部落格請點選

 

參考資料來源:

 

創新未來學校 推薦課程:















以上課程均視疫情狀況調整,歡迎私訊 LINE@,或關注粉絲團最新資訊!

2,350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