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數位領域的四大熱門職缺,我該進場嗎?


過完年後的三月,打算年後轉職的你是否悄悄地打開了求職網站,看看是否有心儀的職缺?逛求職網站猶如小型市場調查,總能窺探出產業發展和市場供需,我們不妨把眼光提升至大格局,整體觀察熱門職能和技能需求,再和自身的職涯規劃比較,看看自己是坐在火箭上還是泡在溫水裡。


當「數位」技能普遍化


最熱門的職缺仍屬數位行銷,國際公司、產業龍頭、中小企業乃至獨立品牌,似乎都意識到在行銷團隊裡引入數位思維的重要性。數位行銷工作內容廣泛,包括網站和社群媒體經營、數位內容企劃、活動策劃、廣告策略等。值得一提是,無論是活動或廣告,著重的是由線上到線下(Online to Offline)的綜合策略,傳統行銷和數位行銷的分野已漸模糊。換句話說,數位行銷的工作已漸漸普遍化、日常化,上述的數位技能現在還可用來當談薪的籌碼,在不久未來將被視為基本要求了。


那未來的「數位人才」指的會是什麼呢?撇開數位行銷這個最廣泛的類別,會發現企業添置許多具專門功能的職位,例如負責會員行銷的客戶管理專員(CRM Manager / Loyalty Manager)、分析大數據尋找商機的數據分析師 (Data Analyst)、電商營運(eCommerce)以及專注商業目標和用戶增長的成長行銷(Growth / Acquisition Manager)。


在上篇文章 2021四大數位行銷趨勢 提及,後 cookies 時代的來臨,第一手會員數據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疫情加速了電商發展,社交電商也逐漸上路,種種趨勢都反映在人力市場的職缺需求裡。


成長行銷則源自網路平台科技新創,由行銷專員、工程師、產品經理所組成的團隊專注於商業目標或用戶的成長,利用數據分析和測試、產品創新和更迭、精準行銷等方式快速地達到指標。


簡單描述了以上四個具發展前景的職位,你有沒有發現他們的共同之處?


沒錯,就是「數據導向」。數據判讀真正成為了數位領域的核心知識。這些職缺都要求應徵者懂得分析和判讀數據,瞭解使用者網路行為,分析數據背後的含義,觀察足以帶動商業成長的關鍵指標,提供達到目標的方案,並擁有隨時測試修正的準備。如此數據導向的策略思維和科學精神,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由網路新創擴展至各行各業的數位團隊。


數據 vs 創造力


或許不少人會疑問,品牌形象塑造、文案和設計這些需要美學素養的技能就不重要了嗎?數位時代裡創造力的重要性是否就輸給了量化測試?


針對這個問題,《數位時代裡的奧格威談廣告》給予了很好的闡釋。作者為前奧美全球董事長暨執行長楊名皓,書中談及廣告業一直以來的辯論:廣告究竟是藝術還是科學?廣告業者和客戶總為了廣告決策大傷腦筋:如何衡量創造力?如何確保這巨額廣告費所拍攝的創意廣告能帶回令人滿意的銷售?藝術一派堅持感性廣告才能打動消費者的心,科學一派則堅稱理性量化才能確保廣告成效。


作者認為,在數位時代,廣告既非單純藝術形式,也非僅靠數位證明的科學,而應是兩者融合為一,「將藝術情感的訊息與科學理性的論述,以相得益彰的手法結合一起」。


同理,我認為,當各企業都在尋找數據人才時,並非意指人文和創造力不再重要。兩者並非互斥,而是相輔相承。在數據分析的輔助下,你必須以謙卑的心持續調整和修正創意,以有效為準則。反之,分析數據含義時也不能摒除人性思考,數據導向的決策背後更需要以消費者的情感角度出發。總言之,在數位時代裡的工作者,既要擁有感性的心,也要同時具有數據分析的理性思維。


數位浪潮下的職涯抉擇


與其說企業徵求數位人才,不如說企業對擁有數據分析理性思維(Data-driven analytical mindset)的人求之若渴。在此核心概念上,你可以是擅於設計頁面的 UI 設計師,可以是行文如流水的文案高手,或者舉辦活動得心應手的行銷專員,端看各位如何將自身專長結合數位時代的市場所需。


畢竟世界和產業變化日新月異,一股腦地轉行數據工程師或閉上眼睛待在原地都不是最佳策略。釐清心裡最重要的價值,盤點手上擅長的技能,再根據世界趨勢隨時調整方向,才是數位時代裡最聰明的職涯「成長駭客」。


 

作者簡介|Lili L.


在台北、倫敦、澳門和香港不同城市工作和生活,跨足媒體、藝術及公關等產業擔任數位內容、網站企劃和數位行銷之工作。處身過不同的市場環境,和來自各國的朋友共事。在如今瞬息萬變的時局下,堅信自我發展和深耕專業是人生持續前進的不二法門。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後,目前於香港從事數位行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