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近來碳交易的新聞層出不窮,繼之前已討論為什麼要做碳盤查(為什麼我要做溫室氣體盤查?)、怎麼做碳盤查之後(盤起來!2023 最新碳盤查程序與執行方式),我們要進入實際應用的面向:如果祖上剛好有一座小山、或退休前買了一小塊山林地,想知道如何利用來賺取碳權商機?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開始之前,先要認識碳匯(Carbon Sink)概念,植物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行光合作用,樹木可把空氣中4公斤的二氧化碳轉成1公斤的木材,這種換算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就是碳匯。不過,擁有森林碳匯並不是就擁有碳權,還需要盤查以及碳抵換機制(Carbon Offsets)的查驗手續才能轉變為碳權,且認證需須有符合適用條件之「方法學」進行基線盤查計算。
要注意的是,企業在申請碳權時「抵」或「賣」只能二擇一。也就是說,即使取得的碳權在抵減完後即使還有剩餘,也不能拿到市場中販售。
一.國內申請:
國內分為兩種方法學:
(一).透過「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簡稱CDM),雖然其中囊括「濕地」與「非濕地」小規模的造林與再造林抵減方法,但在實際操作以及驗證流程十分嚴格困難。
(二).國內目前有環境部(前環保署)受理碳權,並由林業署(前林務局)管理森林碳匯,環境部核可方法學目前只有農業部(前農委會)訂立的「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參照CDM對造林專案減量方法的規範,提高國內造林抵換專案實際可操作性。
碳匯與碳排是相對的,因此企業或工業製成產生的「人為」碳排放,必須以「人為」介入森林經營的「人造林」作為抵減的碳匯來源,而非「天然林」及「原始林」。此外,所要抵減的森林還必須符合「增量」的條件,也就是說,森林中的樹木必須處於「持續生長中」的狀況。
碳匯產生雖然需符合人為經營管理的「人造林」,但法規有規定,在新植造林的碳權申請時,該土地過去不得為林地,同時也會要求申請者必須提供造林前的現況照片,也不可砍乏原始森林來種新樹,不可造成原農業活動的移轉,此外還必須屬於23年生以下的「年輕森林」(2000年以後才開始造林)、平地造林土壤擾動面積不能超過40%、山坡地造林不能超過33%等等之條件。
透過方法學取得碳匯後,有兩個管道,第一企業可以在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的「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暨抵換資訊平台」申請抵換專案來取得減量額度;第二可以透過林業署成立的「企業參與森林及自然碳匯ESG專案媒合平台」進行媒合,此平台預計2023年9月底上線。
製圖: 阮芝芝
二. 國外申請:
國內目前施行的方法學及管道較為困難,因此臺灣常採行的國外申請管道,以「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及「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兩種機制為主。國外近年也開始對於輪伐林、混農林、林下經濟所提出碳權方案及抵換機制。
其中,VCS又為全球最廣泛使用的自願性碳認證標準,VCS不僅提供森林碳權的認證,還提供各種產業的碳權認證,其中在農林業項目包括:新植造林、更新造林及復育、農地經營管理、促進森林管理、減少因為森林破壞產生的碳排放、避免草地與灌木林地轉換、溼地復育及保育。
簡單介紹VCS森林碳權申請步驟:
(一). 選擇方法學
基本上聯合國的CDM方法學皆適用於VCS,可至Verra Methodologies(https://verra.org/methodologies-main/)查找你想要的方法學。
(二).想要認證的專案項目
申請人需開設VCS帳戶,完整說明想要認證的專案項目,包含森林所在的位置、開始日期、期間、碳排放的所有權,在VCS的公開資料庫中建檔以供追蹤。
(三).選擇查驗單位
申請認證企業接著要通過監測、報告與驗證機制(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 MRV),首先必須要請查驗單位(Validation/Verification Bodies, VVBs)對提交專案項目計畫內容進行查驗。像SGS、BSI、DV等公司也可以擔任查驗單位, 此外VCS也兼查驗單位角色,查驗通過後就可以進行註冊手續。
(四).對專案項目計畫內容進行查驗
註冊啟動後,申請人需要執行監測計畫,嚴格紀錄減排項目的各項數據,並請查驗單位進行驗證。
(五).核發減排量
當項目通過後,申請人會得到可交易的碳權額度,稱為「經認證之碳單位(Verified Carbon Units, VCU)」。每一噸核發的VCU都有其編號,持有VCU的申請人就可拿去碳交易市場販售了,例如新加坡大氣碳交易平臺(Air Carbon Exchange, ACX)、新加坡氣候衝擊交易所(Climate Impact Exchange, CIX)等等。
製圖: 阮芝芝
回到最原本的問題,如果家裡有一座山、或者是一些土地,可以按照上面講的思路,來思考怎麼幫自己增加被動收入。不過不論國外或國內的分類方式,可能對初學者仍然有點複雜。莫驚莫慌莫害怕,如有任何疑問,也請留言或來信碳顧問+,讓我們一起種樹做好事囉!
作者簡介|詹大安
曾居住於台北、紐約。從城市文化風貌到跨國產業研究,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嘗試以更宏觀的視角察覺變化中的趨勢。以口舌品味美食、以足跡行遍世界、以文字記錄當下,同時致力於行銷台灣形象的國際經貿工作者。部落格請點選。
作者群簡介|俞棠曦
以森林系的血脈,感受真實世界的瞬息萬變。感受世界脈動的減碳推動工作者。
作者群簡介|阮芝芝
以肉品的血脈,感受美食的瞬息萬變,慣用肉食者的視角洞悉世界的變化。把食肉當作一種生活態度的斜槓美食女青年。
創新未來學校 推薦課程:
10月 開班 早鳥優惠中!
高度國際化、實務化的行銷企劃培訓!
助您破除職涯定位迷惘,
有效縮短工作撞牆期!
🔎 更多業界優質課程,歡迎洽詢:
創新未來學校|線上學習顧問LINE@
創新未來學校|FB粉絲專頁
創新未來學校|Instagram
Comments